登入 直接訂購 教學視頻 Facebook
回應(0)    閱讀(8)

近年環球經濟環境波動,通脹與增長的互動關係再度成為市場焦點。衡量通脹水平的指標眾多,其中,國內生產總值平減指數(GDP Deflator)備受關注。此指數透過比較名義GDP與實質GDP,反映一國整體物價變化,涵蓋範圍廣泛,較消費物價指數(CPI)或生產物價指數(PPI)更全面,能捕捉消費、投資...全文

回應(0)    閱讀(18)

即將踏入第四季,投資市場最關注的,仍然是內地宏觀政策如何在穩增長與應對外部挑戰之間取得平衡。美國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,正對在華外資及本地企業的經營環境帶來直接與間接的挑戰,這一點已逐步反映在多組經濟數據之上。 首先,工業增加值增長速度亦面臨挑戰,顯示生產端擴張動能受阻。其次,內地企...全文

回應(0)    閱讀(20)

參考早前公布的內地8月份通脹數據,消費物價指數(CPI)按年由零增長轉為下跌0.4%,低於市場預期。生產物價指數(PPI)則跌幅收窄至2.9%,按月結束連續下滑,首次錄得零增長。 整體而言,C...全文

回應(0)    閱讀(27)

近期市場焦點雖仍環繞美國未來減息的潛在幅度及頻率,但投資者更為關注的是實體經濟與資金環境。雖然外圍消息偶爾帶來情緒波動,但決定市場走勢的關鍵,依然在於製造業景氣以及流動性狀況。 參考內地最新數據,內地製造業活動呈現持續回暖跡象,新訂單與出口均有改善,反映補庫存及政策支持逐漸見效。...全文

回應(0)    閱讀(43)

進入9月份,市場焦點仍持續關注中美經貿談判。雙方在上月同意將關稅「休戰期」再度延長九十日,短期升級風險下降,市場情緒有所改善。不過,核心分歧依然存在,要在11月前完全達成協議難度不低。倘若未能如期落實,考慮到中國籌碼以及...全文

回應(0)    閱讀(39)

7月份內地通脹數據持續呈現分化,居民消費價格指數(CPI)按月升0.4%,屬季節性走勢,按年則持平。食品價格偏弱成為主要影響。相對而言,在各類消費刺激政策支持下,耐用品價格保持韌性,帶動核心CPI按年升至0.8%,創去年...全文

回應(0)    閱讀(48)

7月份內地實體經濟數據顯示回落,工業生產、消費與固定投資均不及預期,反映經濟內需動能仍未恢復。消費品「以舊換新」政策效用開始遞減、關稅環境形成邊際壓力,加上市場秩序整頓及極端天氣影響,均對數據表現帶來負面衝擊。雖然如此,...全文

回應(0)    閱讀(63)

參考國家海關總署最新數據,7月份內地以美元計出口按年增長7.2%,高於市場預期的5.4%,並較上月加快1.4個百分點;進口按年升4.1%,同樣明顯好於預期。當月貿易順差為982.4億美元,較去年同期增加逾127億美元,但...全文

回應(0)    閱讀(100)

參考內地最新數據,7月份內地製造業景氣指數再度回落,連續四個月處於收縮區間,反映淡季效應、極端天氣頻發及外需透支的綜合作用。新訂單指數重回收縮區間,雖然生產指數仍守在50.5%之上,但擴張動能放緩。值得留意的是,企業經營預期指數回升至52.6%,顯示在政策連續支撐下,市場信心有一定改善,就業市...全文

回應(0)    閱讀(62)

近日,中央高層針對內地「內捲」現象作出明確部署,標誌內地經濟轉型將邁向新階段。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中,領導層強調「綜合整治無序競爭和內捲問題」,劍指平台型企業與部分新興產業中價格戰激烈、投入減少、品質下滑等惡性循環...全文

回應(0)    閱讀(123)

內地今年第二季經濟按年增長略勝預期,增幅維持在中速水平,反映政策組合拳下,經濟復甦進程雖仍存挑戰,惟整體趨勢未偏離預定軌道。盤點細節,第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(GDP)按年增長較首季略有放緩,背後是內需復甦尚待全面鋪展,而固定資產投資亦待發力。 房地產拖累整體動能...全文

回應(0)    閱讀(97)

內地6月份物價走勢呈現明顯分化形勢,一方面,居民消費價格指數(CPI)結束連續四個月的按年下降,首次重回正區間;另一方面,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(PPI)跌幅則有所擴大,兩者走勢出現「背離」。 ...全文

回應(0)    閱讀(126)

中央政府近日密集釋放針對「內捲」現象的政策訊號,反映出內地在高質量發展目標下,加快調整部分產業的發展邏輯。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明確指出,要深化統一大市場建設、提升產業效率,並針對部分行業「無序競爭」進行整治,標誌着「...全文

回應(0)    閱讀(117)

內地最新一輪穩增長政策密集出台,核心落點明確聚焦於內需拉動。人民銀行早前聯同五個部門發布《關於金融支持提振和擴大消費的指導意見》,提出19項具體措施,涵蓋金融供應、信貸支持及再貸款安排,旨在進一步疏通消費鏈條、提升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效率。 政策扶持新型創新產業...全文

回應(0)    閱讀(120)

中國人民銀行6月20日公布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(LPR)維持不變,1年期報3.0厘、5年期報3.5厘,與上月持平,完全符合市場預期。這一結果其實反映了目前中央政策節奏的微妙變化,首先內部處於審慎觀察期、外部局勢則未明,貨幣政策正處於權衡取捨的中間地帶。 關鍵在房貸利...全文

回應(0)    閱讀(142)

自4月開始,中美貿易談判持續主導投資情緒,市場逐步消化正反因素。投資市場再度聚焦內地宏觀經濟數據,參考最新物價數據,市場關注當中的通縮風險。雖然內地整體CPI已連續四個月負增長,但核心CPI自去年下半年起回升,反映實體經濟未全面疲弱。食品與能源價格走弱是CPI下降主因,政策焦點亦從「防通脹」轉...全文

回應(0)    閱讀(147)

在中美元首上周通話後,市場對雙邊經貿關係的預期有所改善。此次高層互動被視為中美合作重啟的契機,為正處調整階段的內地製造業增添較積極因素。參考官方數據,內地6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(PMI)回升至49.5,雖仍處收縮區間,但仍高於市場預期,顯示部分製造業活動正在回穩。 ...全文

回應(0)    閱讀(153)

進入半年結前的6月份,環球貿易及地緣因素依然存在不確定性。內地5月份數據尚待出爐,但4月份宏觀財政數據早前陸續發放,在持續弱態復甦的大環境下,中央與地方財政體系展現一定政策協調與節奏感,尤其政府性基金收入回升,或為下階段擴張性財政政策鋪路。 政府性基金收入改善與土地市場回穩密切相...全文

回應(0)    閱讀(98)

內地4月份宏觀數據進一步印證經濟仍處於「生產強、需求弱」的結構性階段,雖不乏亮點,但復甦動力分化明顯,特別是內需與房地產尚待形成足夠支撐力度。 先從生產端出發,內地工業增加值按年上升百分之六點...全文

回應(0)    閱讀(155)

早前中美雙方談判並對關稅政策進行調整,部分加徵關稅被取消或暫緩,對外釋出關係降溫的訊號。儘管短期氣氛有所改善,但並不代表中美雙方結構性矛盾的根本化解,關稅只是中美長期博弈中的一環,仍需審慎看待未來走勢。...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