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入 直接訂購 教學視頻 Facebook
回應(0)    閱讀(24)

生活在即時互動的時代,筆者一直視「前沿思考」為與讀者朋友對話的橋樑。過去數周評論「鱷王」達里奧(Ray Dalio)新書《國家如何破產:大周期》的文章獲得熱烈迴響,觸發引人深思的問題,讀者最關心的問題就是如何為「大債周期」作好準備:「您寫仍有時間為即將到來的債務危機作準備,請詳細解釋方法。」...全文

回應(0)    閱讀(26)

世上存有各式各樣政治及經濟體制,在特定時間地方奏效的制度,未必能應對其他不同情況。然而,所有政治及經濟體制均有一個共通點,都是人為操作,正因為人性具有了不起的持續性,所以同一問題總會一再爆發,這種橫跨時間與地點的共通點,組成達里奧(Ray Dalio)新書《國家如何破產:大周期》(Ho...全文

回應(0)    閱讀(32)

美國老牌鄉謠歌星Willie Nelson現年92歲,較大部分人經歷了更多經濟周期,他在上世紀五十年代高唱美好事物總會結束,不久再周而復始。由債務帶動的經濟增長絕對很棒,但正如Willie Nelson的名曲The Party's Over所言,派對完結就要熄燈。大家須在黑暗...全文

回應(0)    閱讀(55)

筆者上次分享了「鱷王」達里奧(Ray Dalio)新書《國家如何破產:大周期》(How Countries Go Broke︰The Big Cycle),分析社會創造信貸、濫用貸款,到最終被迫清盤的過程,本文繼續討論這本著作,談論如何善後。達里奧的著作就像對未來的指南,而這...全文

回應(0)    閱讀(39)

債務是福是禍,取決於借方如何運用貸款。可惜人性就是愛揮霍借來的錢,不僅債仔亂花費,連政府也熱中發債來「收買」民心甚至選票,先使未來錢,由下一代償還。筆者多年來一再警告,全球正步向主權債務危機,到了「無彎轉」地步,只能靠諸多手段來推遲清算時間,但不能無休止地延期。 近日「鱷王」達里...全文

回應(0)    閱讀(33)

物理學中,熵(entropy)用於衡量系統的失序現象和混亂程度,屬熱力學等物理科學的核心,證明隨時日轉移,系統傾向從有序轉為混亂。經濟有別於物理,不受天地萬物的固定法則所規範,卻存有大致可靠的基本原則。經濟原則並非隨時隨地可見,也能作出改變。經濟表現最好時,出現熵的相反情況,平復動盪,締造有序...全文

回應(0)    閱讀(39)

聯儲局具有雙重使命,必須兼顧全民就業及穩定物價,兩者同樣重要,不應顧此失彼。然而,在最新議息會議後記者會上,主席鮑威爾首度解讀局方「第三使命」,即實現適度的長期利率。 雙重使命互有牴觸,聯儲局達成目標絕非易事。若美國錄得真正全民就業,意味沒有大批閒置的勞工,僱主便要出動加薪以爭奪...全文

回應(0)    閱讀(55)

美國聯儲局兩項任務是促進全民就業和穩定通脹,如今重啟減息,政策扭舵可能引發深遠影響,特別是通脹威脅尚未解除,筆者今次論述數十年前的寬鬆政策如何到今天仍在損害經濟。 沒有人想當掃興的人,這卻是貨幣政策決策者的工作。正如1951年至1970年聯儲局主席馬丁(William McChe...全文

回應(0)    閱讀(52)

美國經濟挑戰重重,物價通脹成為主要難題,原因之一是大家多年來習慣低通脹,直到2021年至2022年高通脹才重臨,令人憶起上世紀七十年代超級通脹的噩夢。筆者強調「物價」通脹,因為每當談論相關問題,總有讀者引述經濟學大師佛利民(Milton Friedman)的觀點:所有通脹皆貨幣現象。筆者也同意...全文

回應(0)    閱讀(68)

近日訪問財富管理公司Bahnsen Group創辦人巴恩森(David Bahnsen),對方提及投資哲學(philosophy of investment)的重要性。筆者對此話題深感興趣,在加拿大卑詩省享受釣魚樂期間,本周邀請巴恩森客串撰文,暢談投資哲學。 文章開首,巴恩森憶述...全文

回應(0)    閱讀(60)

對投資者或留意大趨勢的人來說,數據猶如良朋好友,有助了解未能親身觀察的事物。不過,一如人類「好友」絕不完美,數據有時會無意間誤導,有時根本不準確,也可能沒法提供閣下想要的資料。總而言之,數據在手、聊勝於無,但當「好友」之間出現矛盾,大家應信任哪一位?目前美國正面對經濟數據莫衷一是的情況,令人不...全文

回應(0)    閱讀(67)

美國近期月度經濟數據引發爭議,但就像天氣預測,即使預測惹爭議仍是不可或缺的,因為必須據此作規劃。把經濟數據與天氣預測作類比或有不足,且經濟數據的統計工具更容易出現偏差。筆者本周將討論美國近日數據,以說明通脹壓力或未減退,可能成為減息絆腳石。 美國每月就業數據調查有賴僱主迅速而準確...全文

回應(0)    閱讀(78)

童年時,筆者認為8月是漫長的月份,待美國勞動節過後才開學。踏足成年人的投資世界,筆者察覺8月通常平淡度過,大家不是在度假,就是剛度假回來,又或為9月作好準備。但今年8月有別往昔,尤其環繞美國就業數據和經濟憂慮的新聞滿天飛。 自2022年起經濟衰退陰霾籠罩美國,但就業數據等硬指標未...全文

回應(0)    閱讀(123)

雖然美國經濟規模龐大,但也只是全球經濟其中一環,要改變世界走向談何容易。重大轉變過程往往很緩慢,即使國家領袖、央行銀行家及企業舵手希望瞬間就變,他們手握推動大事的權力,放出的風聲迅速廣傳,卻難以控制後果。上周充斥好壞參半的新聞,筆者認為最重要的是大家保持投資策略緊貼較廣泛走勢,並在今年餘下時間...全文

回應(0)    閱讀(133)

社會法規不斷變更,尤其是政策經常改動,所以圍繞大家的一切愈變愈複雜。筆者認為,目前市場對壞消息的反應是令人最困惑之處。先例都證明徵收高關稅不利經濟,在今年4月2日「解放日」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對等關稅措施,金融市場作出恰當回應,尤其美債罕有遭到拋售。對等關稅最新暫緩期於8月1日屆滿,即使關稅戰的...全文

回應(0)    閱讀(150)

美國聯儲局何時減息以至主席鮑威爾會否被撤換引發關注,而且很多人認為當前減息的主要障礙是局方對通脹過度憂慮。設定正確的利率,對於幾乎所有宏觀決定都至關重要。筆者認為,利率設定的關鍵是通脹前景,回顧2021年,即使許多人已叫苦連天,局方官員卻任由通脹飆升,引發的問題至今猶在。本文將引用不同數據評估...全文

回應(0)    閱讀(145)

市場不會說謊,卻充斥模棱兩可的訊息。美國總統特朗普在4月2日「解放日」宣布對等關稅措施,當時全球股市急挫,美元滙率大跌,美債孳息率上揚;隨後相關措施暫緩實施90天,在期限7月9日屆滿時,特朗普陸續向多國發出關稅信,列出美國將徵收的關稅稅率。可是,這次市場僅打個呵欠,為何如此?原因之一是特朗普被...全文

回應(0)    閱讀(114)

7月4日是美國國慶兼獨立日,慶祝史上最成功經濟體的誕生。今年美國國慶特別之處,是啟動為期1年的美國《獨立宣言》簽署250周年慶祝活動。當資本主義之父亞當史密(Adam Smith)撰寫的《國富論》(The Wealth of Nations)於1776年3月首次出版時,估計美...全文

回應(0)    閱讀(191)

經濟新聞瞬息萬變,且充斥模棱兩可的訊息。約在3個月前的4月2日,美國總統特朗普公布推行對等關稅政策,稱當日為「解放日」,令人大為震驚,數天後特朗普宣布暫緩相關措施90天;即使暫停當中最嚴厲的措施,美國徵收的關稅稅率仍處於多年來高位。隨後頭條新聞聚焦於油價及地緣政治局勢,這些消息大部分最後都變成...全文

回應(0)    閱讀(172)

筆者本周繼續談論SIC,但不是已完成的策略投資會議(SIC),而是策略投資結論(Strategic Investment Conclusions),當中的策略是指尋求適合各自投資目標的資訊,這些資訊將影響往後的投資決定。筆者上周分享了財富管理公司Bahnsen Group創辦人巴恩森(Davi...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