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入 直接訂購 教學視頻

跨市博弈丨「股神」畢非德的最後一課

95歲的「股神」畢非德終於決定「閉嘴」了——用他借來的英式說法。這份感恩節前夕發布的告別信,表面上是一份溫情脈脈的回憶錄,實則暴露了這位奧馬哈先知(The Oracle of Omaha)內心深處的焦慮:他精心構建的商業帝國,在他離世後還能維持多久?

讓我們先看看數字。畢非德正在加速向家族基金會捐贈股份——這次是270萬股B類股,按當前市價計算約11億美元。更關鍵的是,他明確表示要「加快終生捐贈的步伐」,因為他的三個孩子已經分別72、70和67歲了。這個時間窗口的緊迫性不言而喻:按美國人均壽命計算,他們管理這筆巨額財富的「黃金期」最多還有10到15年。

但真正引人深思的是畢非德對接班人埃布爾(Greg Abel)的過度背書。「我想不出任何一個CEO、管理顧問、學者或政府官員,我會選擇他們而非埃布爾來管理你我的積蓄」—— 這種近乎誇張的讚美,恰恰透露出畢非德的不安。歷史告訴我們,當創始人如此賣力地為接班人背書時,通常意味着市場對這個選擇並不買賬。

更冷酷的是,畢非德承認「未來10年或20年內,會有許多公司表現超越巴郡(Berkshire Hathaway);我們的規模是個拖累」。這話翻譯成白話就是:別指望什麼超額回報了。對於一家市值近萬億美元的企業集團而言,維持平均水準已屬不易。畢非德預言股價可能「反覆無常地下跌50%」—— 他說這在過去60年發生過三次。但他忘了提醒投資者:過去那三次,都有他和芒格在掌舵。

整封信中最令人玩味的段落,是關於CEO薪酬的批判。畢非德嘲諷了披露CEO與普通員工薪酬比例的改革如何適得其反,引發了薪酬競賽。但他沒有提及的是,巴郡自己的薪酬結構同樣不透明——埃布爾的薪酬從未完整披露,而畢非德那象徵性的10萬美元年薪早已成為公關噱頭。

至於那些關於奧馬哈的懷舊段落——從1938年的闌尾炎手術到給修女們採指紋的童年幻想——讀起來更像是一個老人在努力證明自己的根基有多深。畢非德試圖將巴郡的成功歸因於奧馬哈的「魔力水源」,但任何理性的觀察者都知道,真正的魔力來自於他個人的投資天賦和美國戰後70年的經濟擴張。

最令人不安的是他對子女的安排。三個70多歲的繼承人要在「還沒進入老年」的窗口期內分配完他的全部財產——每年超過5億美元的慈善支出。畢非德更聲稱「從墓地裏的統治毫無意義」,但他的整個安排恰恰是在試圖做到這一點:通過加速捐贈、遺產分配和預設的接班人選擇,他正在為身後數十年的決策劃定軌道。

這封信最終暴露的,是一個無法迴避的事實:巴郡本質上是畢非德個人魅力的產物。沒有了他每年在年會上的滔滔不絕,沒有了他的致股東信,這家公司將變成什麼?一個由保險、鐵路、能源和消費品牌拼湊而成的企業集團,缺乏協同效應,規模臃腫,增長乏力。

畢非德說他對自己人生的後半段比前半段更滿意。這或許是真的。但對於巴郡的股東而言,公司最好的時光恐怕已經過去了。當這位95歲的老人終於決定「安靜」時,市場將不得不面對一個沒有畢非德的巴郡——而這個前景,有大可能遠沒有他在信中描繪的那麼美好。

正如他自己承認的:「運氣有其極限。」對巴郡而言,失去畢非德可能就是這個極限的到來。投資者們最好記住他的另一句忠告:股價可能腰斬。只是這一次,沒有人能保證它還會像過去那樣反彈回來。

徐立言(本欄每逢周一刊出)

股票及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,泓滙財經資訊有限公司及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。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