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入 直接訂購 教學視頻

餐飲業丨快餐股陷寒冬?三大死穴 兩餸飯+內地餐企夾擊 專家籲勿沾手

【餐飲股/快餐/盈警/零售/兩餸飯/結業潮】本港餐飲市道低迷、食肆一間又一間結業,復甦曙光似未見出現,加上面對港人北上消費、兩餸飯店舖興起、內地餐飲企業大舉進駐,港式快餐股正陷入經營困局。快餐店龍頭之一大家樂(00341)更已連續3次發盈利預警,上周預告截至今年9月底止中期盈利將大瀉65%至70%,反映市場壓力仍然沉重。分析認為,港式餐飲股面對三大困局尚未解決,在多重壓力夾擊下,相關股份難言樂觀,行業或須重新定位與創新突圍,方能走出寒冬。

餐飲業丨第三季快餐店總收益以價值計升0.3%

事實上,本港整體餐飲業未全面復甦,據政府統計處公布第三季食肆收益及購貨額臨時數字顯示,食肆總收益價值為267億元,維持去年相若水平,扣除期間價格變動影響後,期內食肆總收益以數量計臨時估計按年則跌1.4%,較第二季下滑0.4%,進一步擴大。當中快餐店總收益以價值計升0.3%,但以數量計則跌1%,第二季分別升2.1%及0.7%;中式餐館總收益以價值計及數量計分別跌3.5%及4.8%,第二季分別為下跌3.8%及5.2%。

餐飲業丨大家樂盈警 半年料少賺最多70%

大家樂發盈警,預計中期盈利將大瀉65%至70%,主要由於收入錄得中單位數跌幅,導致毛利下跌,投資物業的公平值虧損,以及港人外遊消費常態化及入境旅客消費疲弱等。管理層已即時採取行動進行深度及根本性業務重整,包括開拓及轉向更靈活、更具彈性的經營模式;整合表現未如理想的門店等。

受盈警消息拖累,大家樂上周五收市報6.03元,跌3.83%,今年以來累挫近23%,在眾多快餐股中表現最差,股息率6.63厘。上半年盈利升2.8倍的太興集團(06811)跑贏,以上周五收市1.13元計,今年以來累升約56%,股息率高達11厘。

餐飲業丨植耀輝:面對三大挑戰 成本支出等方面着手

耀才證券研究部總監植耀輝表示,大家樂已不是第一次發盈利警告,本地餐飲業面對的困境,包括第一,競爭大,兩餸飯的興起是致命原因之一;第二,成本高,即員工薪金、舖租及食材成本高企問題始終未有解決;第三消費者的口味、消費模式的改變。「大家樂始終係一個品牌,所以難以改變策略轉做兩餸飯,但可以繼續在成本支出等方面着手,如中央廚房、創新款式、多元化菜式等,不過,難度都幾高」。

至於太興今年以來股價表現較佳,植耀輝認為,該集團的定位、目標市場、品牌多元化方面較優勝,旗下擁有十多個品牌,可以主攻不同消費層、市場需要。

餐飲業丨快餐股以往屬收息股 現金流強股份

植耀輝直言,以往餐飲股屬收息股、現金流強股份,但現時派息不算特別吸引,加上經營環境仍充滿挑戰,因此,不建議沾手相關餐飲類股份,「有貨喺手,應趁股價回升減磅或套現,冇貨就不建議買入」。

餐飲業丨黃家和:全年餐飲業生意額按年料有低單位數增長

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亦指,本港整體餐飲業經營環境仍未完全改善。至於10月份受惠國慶長假期帶動,生意有見底回升跡象,相信年底前續受全運會、聖誕節假期因素推動,11月、12月整體餐飲業生意可望進一步回升,他預期全年整體餐飲業生意額按年料有低單位數增長,但前景仍充滿挑戰,以及不明朗問題持續困擾。

黃家和續說,本港餐飲企業面對租金、薪金、食材成本高企,「即使可以輸入外勞,但成本亦難以大減」,「相比起內地食材,香港的性價比始終不可以媲美」,加上旅客追求體驗與以往不同,「他們不介意光顧茶餐廳、甚至兩、三餸飯,體驗不同文化」;本港消費者的消費模式及習慣已改變,周末及長假期北上消費等持續影響本地食肆。他稱,不單快餐店生意受影響、中式酒樓的跌幅更深,「經營兩餸飯嘅店舖自疫情後愈開愈多,目前已超過1000間,再加上內地企業來港開店,他們在內地採購食材,成本較香港低」,對香港傳統餐飲業構成直接影響及競爭,相信本港食肆要轉型,改變經營模式及策略以應付問題。

餐飲業丨建議政府區區攪活動 帶動人流

面對經營環境持續困難,黃家和希望政府可推出多點活動,「係區區都要有活動,帶旺人流,雖然有演唱會經濟、體育盛事經濟,但僅局限於啟德及紅磡兩區,是不足夠的」。

部分快餐股表現:

股份 收市價(7日) 今年變幅 盈利表現
太興(06811) 1.13元 +56.07% 截至6月底中期賺4081萬元,升2.8倍
味千(中國)(00538) 0.94元 +10.59% 截至6月底中期轉賺2423萬元人民幣
大快活(00052) 5.11元 -15.95% 截至3月底全年3554萬元,跌29.8%
翠華(01314) 0.177元 -20.27% 截至3月底全年賺1234萬元,挫68.4%
大家樂(00341) 6.03元 -22.79% 預告截至9月中期少賺65%至70%

股票及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,泓滙財經資訊有限公司及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。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