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JFQ信析丨科指超賣蓄勢彈 阿里業績成拐點
輝達在公布最新季績前拋售壓力未減,自10月底紀錄收市高位至今下瀉12.4%,市值蒸發6240億美元,連累納指周二(18日)再跌1.2%,收報22432點,本月暫挫5.4%,過去13年11月都報捷隨時斷纜;輝達成績表稍有差池,則納指更大機會緊接羅素2000指數後,發出「終極死亡交叉」訊號。
華爾街「AI質疑論」繼續燃燒,港股難免被波及。恒指3日累滑1143點(4.22%)後昨高開24點早市最多升115點,惟兩萬六關沽盤加大倒跌,下午弱勢維持,曾挫187點,埋單報25830點;國企指數同錄「四連陰」,收報9151點,100天線(9050點)失而復得。
附【圖】所見,恒生科技指數更差,在10月初攀至6715點後回落,10天、20天、50天線相繼不保,上星期勉強力守的100天線到本周終跌穿,昨收報5606點,自高位下挫9.14%,下方5400點左右是一年成交量密集區底部、TrendWatch上升通道和250天線交滙,預料具可靠承托力,且技術上與中線市寬(股價高於50天線比率)都呈超賣,估計最少會有一波較顯著的反彈,甚至可能重展漲勢,事關獲基本因素支持。
小米(01810)第三季汽車業務扭虧,經調整淨利潤按年增長逾八成,但未能叫停股價尋底勢頭,昨再下滑4.8%,報38.82元,接近4月隨環球股市崩盤時水平。同樣季績勝預期的百度(09888)則曾彈3.9%,惟跌市收場;不過,連同上周騰訊(00700)亦交出理想業績,佐證內地科企具相當盈利基礎,只是時機欠就,無法抵消沽壓,卻屬科網股中長線利好。
中資科技股業績持續改善並非今年開始,科指每股盈利(EPS)早於2023年起拾級而上,分析員評價也水漲船高,目前預測市盈率約26倍,比納指的34倍便宜得多,是否足以反映兩地科企估值差距,要視乎採用什麼模型在衡量;然而,從年初DeepSeek橫空出世,內地無論AI抑或其他創科技術,不時為市場帶來驚喜,尤其成本優勢愈見明顯,估值相信尚有上調空間。
科指止跌回勇的關鍵應是阿里巴巴(09988)。阿里下周二(25日)發布截至9月底季度和中期業績,比起盈利增長,投資者更加注視其AI發展進程,皆因上次8月末放榜時,除了雲服務表現優異之外,據報公司自行研發晶片獲突破,有機會擺脫對外企的依賴,硬件進一步國產化,股價隨即爆上,打開AI炒作的大門,屬大市10月攻頂的藥引。今趟若果能「照辦煮碗」,既可望成為中資科企走勢拐點,確認科指中線調整結束於12月重拾升浪。
信報投資研究部




,泓滙財經資訊有限公司及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。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