颱風鳳凰丨今年14個熱帶氣旋影響香港 再破掛波次數紀錄
天文台在「天氣隨筆」表示,雖然時值11月中,但西北太平洋的海面溫度仍然偏暖,有利熱帶氣旋發展。鳳凰在11月9日發展為超強颱風,隨後橫過呂宋並造成嚴重破壞及傷亡。
鳳凰於周一(10日)進入本港800公里範圍,天文台在當日下午發出1號戒備訊號,香港離岸及高地間中錄得強風。在乾燥的東北季候風影響下,鳳凰於星期二(11日)逐漸減弱,並逐漸轉向東北方向移動,橫過南海東北部移向台灣一帶。
大家可能好奇為何鳳凰的路徑會突然轉變方向?一般而言,副熱帶高壓脊會引導熱帶氣旋沿着其外圍移動。雖然鳳凰在進入南海前沿著副熱帶高壓脊向偏西方向移動,但其後因為副熱帶高壓脊受西風槽「打擊」而分裂成東西兩個單體,在鳳凰的北側「開路」,令其路徑在南海東北部發生顯著變化,轉而向北移動。
包括鳳凰在內,今年已有14個熱帶氣旋影響香港,再次刷新自1946年戰後以來年內「掛波」次數的最高紀錄。另外,今年有11個熱帶氣旋進入香港500公里範圍內,平了戰後以來的紀錄,與1967年及1974年並列。今年夏秋兩季西太平洋海面溫度較正常偏高,而且副熱帶高壓脊較多時間呈現偏西伸展的態勢,有利西北太平洋或南海形成的熱帶氣旋移向南海北部,提高影響華南沿岸及香港的機會。
另一方面,戰後以來共有20個熱帶氣旋曾於11至12月期間令天文台需要發出熱帶氣旋警告信號,而當中一半均在2000年或之後發生。
有文獻指出,近年南海北部在風季末出現較多熱帶氣旋,可能與兩個因素有關:在氣候變化背景下,南海海水溫度整體呈長期上升趨勢,有利熱帶氣旋形成及維持強度;受厄爾尼諾-南方濤動(ENSO)和太平洋十年間濤動(PDO)等大氣振盪的影響,西北太平洋及南海的熱帶氣旋活動存在年際和十年際變化。
根據現時的中長期電腦模式預測,今年11月餘下時間至12月初南海北部出現熱帶氣旋的機會較低。




,泓滙財經資訊有限公司及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。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