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入 直接訂購 教學視頻

30年間32宗希林氏病患者當中15人死亡

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一項最新研究,分析過去30年間32宗本港希佩爾-林道病(簡稱希林氏病)患者病例,發現有15名患者於研究期間死亡,其中9人直接因希林氏病相關腫瘤死亡,包括8例腦部血管瘤、3例嗜鉻瘤及4例腎腫瘤。

研究結論指出,希林氏病患者多於青壯年發病,終身多個器官反覆累及,罹患率高且需重複入院與手術,致顯著病殘及死亡率。跨專科團隊合作及引入新療法,或能改善疾病控制及臨床預後。

研究期內共錄得368次急診、1209次住院、192日進入深切治療部及5635住院日數,並進行116次手術,其中腎臟17例、胰臟6例、腎上腺10例及腦神經83例,手術次數最多的患者,於確診後30多年內需接受10次手術。6例進展至終末期腎衰,需4373次透析。

32人當中,有6名患者單是洗腎總開支累計已達2880萬港元。

團隊根據5間公立醫院於1993至2024年間的數據,識別出32名希林氏病患者,病人平均年齡為28歲,全部均診斷出腫瘤,當中約8成患者的腫瘤位於腦部、五成三位於腎臟,亦有部分出現在脊椎、視網膜、胰臟等。

研究報告發表於《香港醫學雜誌》。

股票及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,泓滙財經資訊有限公司及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。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