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僱員醫療保險指數揭示醫保開支狂升
香港理工大學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聯同企業員工福利及強積金顧問GUM,發布全港首創的「香港僱員醫療保險指數」,涵蓋過去長達19年的數據,全面反映團體醫療保險的實際使用情況、費用及保費的趨勢,揭示即使費用走勢趨穩,但由於使用率急升,導致僱主醫保開支3年間累計急升達55%。
香港僱員醫療保險指數由「使用指數」、「費用指數」及「保費指數」組成,涵蓋由2006年至2024年香港團體醫保市場數據,指數經過深入調研與優化後編製,經分析後得出三大核心發現,揭示團體醫療保險市場實況。
「使用指數」包含住院保障使用指數及門診使用指數,當中門診使用指數在新冠疫情復常後大幅攀升,兩年間的累計升幅達102%。門診指數兩年間倍增,反映僱員對門診服務的需求顯著上升,較新冠疫情前更高。住院率亦沒有回落到新冠疫情前水平。
反映門診及住院保障費用的「費用指數」仍在高位,但走勢逐漸穩定。去年住院保障費用指數按年下跌6%至202,是四年來首次下跌,每宗手術平均住院保障開支回落至21851元。門診費用指數則連跌兩年,去年進一步降至284,
按年跌8%,每宗門診平均費用降至533元。
「保費指數」連升三年,由2022年開始呈現上升趨勢,至2024年,綜合保費指數三年間累計增幅高達55%,當中住院保障保費的增幅較門診更高,主因是醫療服務使用率增加。
理大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院長阮博文表示,醫療保險保費上升,主要因為使用率高企,保險商以過去理賠經驗,為來年保費定價。團體醫保正面對使用率高,導致保費上升的困局,長遠將不利私營醫療的可持續性,或會變相加重公營醫療系統的負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