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EJFQ信析】A股創業板強勢 助力科指再衝頂
港股在業績期缺乏方向下,恒指昨高開後反覆回落,埋單倒跌53點(0.21%),收報25122點,稍失10天線(現處25153點)和20天線(現處25165點)。恒指周二高低波幅僅177點(0.7%),以百分比計為今年以來第二窄,反映觀望氣氛甚濃。
港股踏入8月雖一直在一千點內上上落落,惟更多的個股已陸續起動,量度整體2600餘隻個股的長線市寬(股價高於250天線比率)相隔10年再度進入70%至80%阻力區,代表逾七成港股已成功收復250天牛熊線,同時反映升市愈見全面,何解恒指表現還是猶如拉牛上樹?原來是大型股成了絆腳石。
從恒生綜合指數按規模劃分的股份表現可見,中型股和小型股指數本月迄今分別進賬6.49%及6.41%,明顯跑贏同期僅上升1.99%的大型股指數(恒指同期漲1.41%),其中小型股指數昨日更刷出逾兩年半高位,佐證港股近期呈現「大不如細」現象。
大型股指數(以至恒指)相對落後,也不是所有板塊都偏弱,其中不少保險、汽車、醫療保健股就屢創52周新高,目前真正拖慢大市上衝的其實是以往爆發力十足的「火車頭」重磅科技股,可以預期,只要暫未收復3月後失地的阿里巴巴(09988)、美團(03690)、京東集團(09618)、中芯(00981)等重新發力向上,便能助恒指再上一層樓。
內地股市短期若能保持強勢,有機會成為港股突破的藥引。A股近期表現強勁,兩市成交亦轉趨活躍,連帶融資(孖展借貸)和融券(借貨沽空)涉及的餘額也攀上近10年高位,足證散戶參與股市程度愈見積極,側面反映市場風險胃納驟然升溫。
包含較多新經濟股的內地創業板指數(ChiNext Index)昨日一度衝上2634點,屬2023年1月30日後最高,較大盤指數早一步突破去年10月中央組合拳引發「瘋牛行情」時高峰。
值得留意的是,創業板指數與恒生科技指數同屬中國科技領域的重要指標,儘管兩者在市場定位、成份股結構及市場環境上存在差異,前者主要是由中小型科技企業(如寧德時代〔300750.SZ〕、東方財富〔300059.SZ〕、邁瑞醫療〔300760.SZ〕等)組成,更多反映內地產業政策與本土資金動向,而後者則以大型科技企業為主(部分為中概股回歸企業),其較高的國際化程度較易受外資左右;然而,從長期趨勢上看,中港「科指」素來表現相若,近5年相關系數便達到0.817偏高水平,足見兩者關係匪淺。
附【圖】所見,創業板指數與恒生科指過去半年大部分時間呈亦步亦趨,惟於6月底開始,表現漸漸分道揚鑣,除非認為兩者關係正式「脫鈎」,否則「各行各路」情況相信不會持久。不難想像,倘若創業板指數強勢未止,恒生科指確存在不細追落後空間,屆時恒指勢會受惠。
信報投資研究部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