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EJFQ信析】標指升浪更全面 惟雙頂憂慮未消
華爾街股市6月底連續兩日創新高後,甫踏入2025年下半年「破頂旅程」迅即面臨考驗,標普500指數周二(1日)失守6200點,回吐0.11%,報6198點。對等關稅延遲執行日期於7月9日屆滿,貿易戰風險揮之不去;還有《大而美法案》剛獲參議院通過,恐導致聯邦政府扭轉赤字無望波及債市,未免令人擔心美股會否營造利淡後市的「雙頂」形態,尤其是跌市由動力今非昔比的重磅科企拖累。
本輪「AI美牛」領頭羊中,近日同樣刷新高的只有Meta、輝達、微軟,即「科企七雄」逾半數乏力突破,使人憂慮大市漲勢難以維持。然而,附【圖】所見,標指成份股高於50天線比率(中線市寬)已攀越2月破頂時的高位,長線市寬(股價高於200天線比率)亦逐步上移,美股內部質素不但沒轉弱,相反升市擴散到更廣泛板塊,毋須再完全依賴科技巨擘支撐。
事實上,小型股代表的羅素2000指數從4月份谷底勁飆24.8%,帶動2025年迄今漲幅跑贏道指、標指、納指,以至科企七雄指數,且中長線市寬也反覆上揚,印證更多細價股獲青睞,可支持大市升浪。
撐起美股的尚有企業盈利。標指新高預測市盈率升到23.4倍,對比其他股市固然相當昂貴,卻僅略高於50年均值約18倍,且低於歷史巔峰水平如1999年和2021年在過30倍左右,顯示美股雖貴但距離極端市況仍遙遠。7月中旬開始,華爾街股市將迎來最新業績公布密集期,分析員普遍看好企業第二季盈利表現,除非「成績表」跟理想的預測落差太誇張,否則對美股應屬利多於弊,一旦獲利遠勝估算,則可作為標指繼續破頂的催化劑。
美股未致「太貴」亦由於美元下挫。美滙指數剛剛錄得1991年以來最差的上半年變幅之後,7月開局便再刷40個月新低96.377才喘定,昨天亞洲時段稍彈卻無力收復97點,在債務問題難解和資金傾向分散風險大趨勢下,假如美滙持續偏弱(即使急貶機會已不算高),反映美元資產對非美元地區投資者而言更具吸引力,成為另一利好美市的因素。
換句話說,環球市場無疑充斥不確定性,惟相信未足以使美股「尋頂路途」暫停,但畢竟3個月間勁彈近兩成半,獲利沽盤累積漸多,短線回調壓力愈見沉重,有可能進入整固階段;只要企業季度盈利沒走樣,預期中線大市前景仍樂觀。當然,估值不便宜將限制潛在上漲空間,加上美元易貶難升,回報是否較中港股市優勝,才屬投資者應審慎考慮之處。
信報投資研究部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