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EJFQ信析】內地經濟現起色 A股價殘未升夠
港股續呈現好淡爭持局面,恒指昨早段於23500點上波動,下午沽壓加大,收報23453點,回落187點,近4個交易日走勢「日升日跌」,缺乏明確方向。
恒指本周幾番上試半年累積最大型成交量密集區頂部約23700點阻力均無功而還,投資者都關心今趟自4月7日開始、最多勁飆3812點或19.23%的大反撲,是否已達極限,其答案可以從A股走向尋找啟示,畢竟兩地股市過去相關度一直很高。
滬深300指數昨埋單報3907點,全面收復「對等關稅」後的失地,有力挑戰3月19日造出的2025年至今收市高位4010點。
A股技術角度可望再上一層樓,連基本因素也迎來曙光。隨着中央近年加強財政政策刺激和貨幣政策協調配合,幫助經濟健康發展,市場流動性已具呈見底回升跡象。人民銀行資料顯示,4月份廣義貨幣(M2)餘額報325.17萬億元人民幣,按年增長8%,狹義貨幣(M1)則連續5個月錄得正值,意味資金供應方面正在好轉。
市場資金漸趨充裕將助企業信貸需求增加。附【圖】所見,中國M2按年變化一向與企業中長期貸款年升幅亦步亦趨,前者更呈領先大約半年,代表只要M2持續改善,公司貸款有機會扭轉自2022年起的長線跌勢,既反映私營部門對經濟前景信心更佳,並進而利好A股。
本欄以往提及,內地企業中長期貸款按年變幅和滬深300指數兩者近10年相關系數達到0.653左右,公司信貸需求較旺時,或可成為推動A股進一步偏強的力量。
值得補充的是,即使於關稅戰不明朗因素下,A股氣氛依然不俗,滬深兩市兩融(孖展借貸及借貨沽空)餘額一個多月來均徘徊1.8萬億元人民幣,屬近年較高水平,足證散戶買賣意欲猶在,未有大舉離場,對後市頗具信心。
事實上,以收市價計,滬深300指數自4月2日美國公布推行對等關稅後最多曾下挫約7%,比起其他主要股市基準指數穩定,相信是跟內地企業盈利改善,加上估值較便宜所帶動。
根據彭博資料,滬深300指數成份股整體盈利已逆轉過去兩季的跌勢,分析員普遍預期未來3個季度的營收有望穩步上揚,估計每股盈利(EPS)今後12個月內將增加逾17%,預測市盈率大概13.57倍,比5年均值14倍略便宜之餘,也明顯低於MSCI世界指數(ACWI)和美股標普500指數分別達19.04倍與22.53倍。換句話說,循估值出發,A股同樣可看高一線,屆時港股勢會受惠。
信報投資研究部

